自从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开始广泛使用抗生素,并且在家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等方面也在广泛应用。人畜服用的抗生素药物大多不能被充分吸收,而随排泄物进入污水或者直接排入水环境。
一、环境水体中残留抗生素的来源
主要来自抗生素工业废水、人用抗生素和兽用抗生素。进入环境中的途径可归纳为下图:
(一)抗生素工业废水
抗生素在其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多种难以降解的生物毒性物质和较高浓度活性抗生素,它们会对废水生化处理中的微生物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虽然大多数药物可以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分解或去除,但即使在污水处理设施十分完善的发达国家,抗生素药物也不能完全被去除。因目前这些物质大多不作为水质检测指标受到控制,因此目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很少有针对抗生素的专门处理环节,这也造成了抗生素在废水中的高残留。
(二)医用抗生素
医用抗生素包括医院和家庭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经机体吸收后,少部分经代谢反应生成无活性产物,很大一部分以原形式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医院里抗生使用较为频繁,各种废水和排泄物中均含有抗生素,是抗生素的主要排放源;家庭使用的抗生素一部分通过人体排泄进入环境水体,另一部分作为固体垃圾被丢弃。现有的处理设施大多对于医院污水抗生素没有明显的去处效果,不能被常规的生化处理工艺去除,也很少会被活性污泥所吸附。
(三)兽用抗生素
用于家畜、家禽和水产养殖病害预防及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一部分将在生物体内吸收或者转化,并以代谢物的形式排除体外。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约85%)将以原型药物的形式排除体外并直接进入水环境。
二、抗生素在环境水体中残留水平
抗生素在环境水体中的浓度一般为痕量(ng/L)。目前的相关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国的地表水和饮用水中抗生素残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如美国30个州的139条河流中检测到21中抗生素残留,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水体环境均检出磺胺类药物。
三、水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一)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对一些藻类、鱼类等产生毒性。长期低浓度抗生素的存在可能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影响高级生物,破坏生态系统。
(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诱导和传递
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杀死细菌的有效剂量不断增加。而抗药性基因可以在代与代之间传递,又可以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因此,一些耐药性细菌虽然不具有致病性,却能把耐药性基因传递给致病菌,耐药致病菌的增加和扩散,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潜在风险。同时,环境中多种抗生素共存,为诱导产生具有耐药性尤其是交叉耐药性的菌株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及其衍生物在水及食物中残留,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如四环素类药物长期累积可抑制幼儿发育和骨骼生长;磺胺类药物易导致敏感个体过敏。
(环境与学校卫生所潘尚霞撰稿)